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热线:020-22252225
020-22252225
心理咨询
< >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心理科普 >

心理科普

联系我们

广州白云心理医院

地址:广州白云区白云大道北1722号

020-22252225

心理科普

创伤心理门诊实录:童年家暴阴影下,她如何修复亲密关系?

来源: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浏览量:170 发布时间:2025-10-09
在创伤心理门诊,“童年经历如何影响成年后的亲密关系” 是高频被探讨的议题。今天,我们通过来访者小薇(化名)的故事,从个案概念化角度,剖析童年家暴阴影对亲密关系的隐秘操控,以及疗愈的可能。


来访者画像:亲密关系里的 “逃跑者”
 
 

小薇,28 岁,互联网公司策划。外形干练,眼神却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。

 

她有过两段短暂的恋爱,每次当男友表现出 “强势” 信号(比如语气稍重、意见分歧),她就会本能地回避、冷战,最终因 “无法忍受亲密” 而分手。

 

这一次,她与现任男友交往半年,对方温柔体贴,但她依然在关系深入时陷入恐慌,甚至频繁做 “被追赶” 的噩梦,才决心求助。

 

 

童年历史:家暴阴影下的成长
 
 
 

小薇的童年被父亲的家暴笼罩。她记忆里最清晰的画面,是父亲酒后对母亲的辱骂与推搡,破碎的碗碟、母亲的哭声,以及自己躲在衣柜里发抖的恐惧。

 

父亲也会将怒火转嫁到她身上,比如考试失利时,会被粗暴地扇耳光,耳边是 “你和你妈一样没用” 的咒骂。

 

为了生存,小薇从小就学会 “察言观色”:父亲皱眉时,她会立刻安静;母亲哭泣时,她会假装懂事。

 

但内心深处,“亲密 = 危险” 的认知已悄然扎根 —— 她认定,靠近他人(尤其是男性),最终只会带来伤害。

 

 

 
个案概念化:家暴如何扭曲亲密关系?
 

01 认知层面:“亲密 = 伤害” 的核心信念

 

童年家暴让小薇形成了 “关系是危险的”“我不值得被爱”的错误信念。

 

成年后,当亲密关系出现 “冲突苗头”(哪怕只是正常分歧),她的大脑会自动触发 “危险警报”,将伴侣的行为解读为 “攻击前兆”,比如:

 

男友加班晚归→“他不在乎我,要离开我了”;

 

男友坚持自己的意见→“他要控制我,像爸爸一样伤害我”。

 

02 情绪层面:被恐惧与焦虑绑架

 

家暴的恐惧记忆被深深烙印在情绪记忆里。进入亲密关系后,小薇的情绪如同 “惊弓之鸟”:

 

伴侣靠近时,她会莫名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(躯体化焦虑);

 

关系稳定时,她会陷入 “幸福太脆弱,很快会破碎” 的焦虑;

 

冲突发生时,恐惧会瞬间淹没她,让她只想逃离。

 

03 行为层面:“推开” 与 “讨好” 的两极摇摆

 

为了应对 “亲密危险”,小薇发展出两种极端行为模式:

 

推开:一旦感到威胁,就用冷战、回避甚至提分手来 “自我保护”,比如男友想聊未来,她会立刻转移话题;

 

讨好:害怕冲突时,会过度压抑自己的需求去迎合对方,比如明明不喜欢男友的聚会,却强迫自己参加,事后又因 “失去自我” 而痛苦。

 

咨询历程:拆解创伤,重建亲密
 

01 安全基地:建立可信任的疗愈空间

 

前 3 次咨询,咨询师主要通过共情与无条件接纳,让小薇感受到 “关系可以是安全的”。当小薇哭诉童年经历时,咨询师没有急于分析,而是陪她停留于情绪中,告诉她:“你当时那么小,却要承受这些恐惧,真的很不容易。” 这种被看见的体验,是疗愈的第一步。

 

02 认知重构:区分 “过去” 与 “现在”

 

咨询师用“情绪闪回” 概念 帮助小薇觉察:当她对男友产生恐惧时,是童年的创伤记忆被激活了。通过 “现在 / 过去对比练习”,引导她看到:

 

男友加班晚归≠父亲醉酒施暴;

意见分歧≠被辱骂殴打

 

逐渐让她意识到,现在的伴侣与童年的施暴者是不同的人。

 

03 情绪修通:与恐惧 “对话”

 

运用眼动脱敏与再处理疗法(EMDR),小薇在咨询师的引导下,重新 “回看” 童年家暴场景。

 

过程中,她不再只是恐惧,而是能对小时候的自己说:“别怕,现在的我长大了,有能力保护你。”

 

当创伤记忆的情绪强度降低,她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也随之减弱。

 

04 关系实验:在安全中练习 “真实”

 

运咨询后期,咨询师鼓励小薇在关系中进行“小步冒险”:比如,当男友意见与她不同时,试着说 “我暂时不同意,想再想想”,而非立刻回避。

 

每次 “冒险” 后,咨询师会和她复盘:“你表达了自己,他是什么反应?关系有没有破裂?” 这些成功经验,让她逐渐相信 “真实的自我也能被爱”。

 

疗愈回响:从 “逃跑者” 到 “关系参与者”

 

咨询半年后,小薇的变化清晰可见:

 

她不再因男友的 “强势” 信号而恐慌,能平静地和他讨论分歧;

 

曾经的 “被追赶” 噩梦几乎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和男友一起旅行的温馨梦境;

 

她开始主动向男友分享童年经历,两人的关系因 “真实” 而更加紧密。

 

案例结语

其实,小薇的故事并非个例。童年家暴的创伤,会像隐形的藤蔓,缠绕着成年后的亲密关系。但正如她的经历所证明:创伤可以被看见、被拆解,亲密关系的新可能,永远在 “勇敢求助” 与 “持续疗愈” 的路上。